4月6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25年清明假期,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26.7亿元,同比增长3.9%。据银联商务数据,北京市服务消费金额同比增长6.8%。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2415.9万人次,同比增长11.4%。
假日期间,北京各级商务部门和商业服务业企业精心组织市场供应和服务保障,生活必需品量足价稳。北京消费季主题活动融合文商旅多部门资源,创新消费场景,有效释放春日消费活力。
商圈
地安门外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近九成
东城区前门大栅栏美好生活节串联双街资源推出多元主题、特色体验、新品推介活动,共享假日美好时光。朝阳区朝阳花园节打造春日盛会,激发户外消费活力。石景山区春韵新石尚以科幻+赏花双场景驱动,掀起假日消费热潮。超级合生汇西区引入30余家首店及旗舰品牌,打造国际化时尚新地标,假日期间客流量超60万人次,销售额达3500万元左右。
八达岭奥莱户外嘉年华集结超百家运动品牌,推出露营装备展、户外运动体验,带动运动品类销售增长。双安商场春日焕新开展全品类折扣促销,中粮祥云小镇风车季引入花卉美陈装置与春日主题巡游,西单大悦城、THE BOX、朝阳合生汇上新品牌快闪活动丰富供给,假日消费体验焕新升级。
清明假期,重点监测的地安门外商圈、前门大栅栏商圈、五棵松商圈、三里屯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87.9%、84.5%、77.3%、40%,重点监测的百货大楼、双安商场、朝阳合生汇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12.8%、12.3%。
餐饮
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8%
朝阳区食在朝阳发放专项餐饮消费券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西城区老字号联袂推出春之味美食节丰富假日餐饮选择,东城区簋街春色可餐主题活动融合传统文化与春日氛围带来用餐新体验。
抖音携手3000余家餐饮商户共启Let's 北京美食嘉年华,无畏海盗主题餐厅融合海盗表演与海鲜盛宴带来沉浸体验,颐堤港咖啡青年节用音乐连接咖啡风味打造玩咖营地,假期客流量创新高。
清明节也是踏青好时节,护国寺小吃的各类寒食走俏。像我们店里的姜汁排叉、糖耳朵的销量已经是平时的三倍左右。护国寺小吃总店经理张猛介绍,今年寒食小吃的销量超过往年,尤其是寓意耳聪目明的糖耳朵、有利于春季食用的姜汁排叉,更是在馓子麻花、墩饽饽等一众寒食小吃中脱颖而出。
全聚德春飨之礼、稻香村、锦芳青团应季热卖,烤肉季酱牛肉、烤肉宛武吃烤肉、柳泉居炸烹虾段、又一顺白水羊头、曲园酒楼豆豉辣椒、玉华台炝虎尾开启时令美食之旅。张一元、吴裕泰新茶上鲜,饮尽春日好时光。
清明假期,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8%,其中紫光园、瑞幸咖啡、庆丰包子铺同比分别增长77.2%、31.1%、25.5%。
文旅
清明假期北京迎客959.3万人次 同比增长6.2%
今年清明节假期,北京市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文旅市场消费双增长。全市接待游客总量959.3万人次,同比增长6.2% ;实现旅游总花费115.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均花费1198.7元/人次,同比增长3%。
清明假期,全市重点监测的626家文旅场所累计游客接待总量1338.5万人次,同比增长9.4%;累计营业总收入42166.6万元,同比增长7.2%。
其中,历史文化场所接待游客36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439.4万元。城市公园接待游客381.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15万元。商业街区接待游客331.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6606万元。自然山水场所接待游客54.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46.8万元。产业融合场所接待游客135.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86.2万元。文体娱乐场所接待游客67.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973.1万元。
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王府井、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天安门地区、西单、什刹海风景区、南锣鼓巷、颐和园、天坛公园、前门大街、玉渊潭公园。
清明节假期,全市150个演出场所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225台877场,预计观众约24.9万人次,预计票房约1.02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预计分别增长约50%、55%、46%。(记者 陈琳 吴婷婷)
清明节商业盘点
26.7亿元
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26.7亿元,同比增长3.9%
2415.9万人次
据银联商务数据,北京市服务消费金额同比增长6.8%。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2415.9万人次,同比增长11.4%。
3.8%
清明假期,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8%,其中紫光园、瑞幸咖啡、庆丰包子铺同比分别增长77.2%、31.1%、25.5%。
115亿元
全市接待游客总量959.3万人次,同比增长6.2%;实现旅游总花费115.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均花费1198.7元/人次,同比增长3%。
4月6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25年清明假期,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26.7亿元,同比增长3.9%。据银联商务数据,北京市服务消费金额同比增长6.8%。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2415.9万人次,同比增长11.4%。
假日期间,北京各级商务部门和商业服务业企业精心组织市场供应和服务保障,生活必需品量足价稳。北京消费季主题活动融合文商旅多部门资源,创新消费场景,有效释放春日消费活力。
商圈
地安门外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近九成
东城区前门大栅栏美好生活节串联双街资源推出多元主题、特色体验、新品推介活动,共享假日美好时光。朝阳区朝阳花园节打造春日盛会,激发户外消费活力。石景山区春韵新石尚以科幻+赏花双场景驱动,掀起假日消费热潮。超级合生汇西区引入30余家首店及旗舰品牌,打造国际化时尚新地标,假日期间客流量超60万人次,销售额达3500万元左右。
八达岭奥莱户外嘉年华集结超百家运动品牌,推出露营装备展、户外运动体验,带动运动品类销售增长。双安商场春日焕新开展全品类折扣促销,中粮祥云小镇风车季引入花卉美陈装置与春日主题巡游,西单大悦城、THE BOX、朝阳合生汇上新品牌快闪活动丰富供给,假日消费体验焕新升级。
清明假期,重点监测的地安门外商圈、前门大栅栏商圈、五棵松商圈、三里屯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87.9%、84.5%、77.3%、40%,重点监测的百货大楼、双安商场、朝阳合生汇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12.8%、12.3%。
餐饮
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8%
朝阳区食在朝阳发放专项餐饮消费券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西城区老字号联袂推出春之味美食节丰富假日餐饮选择,东城区簋街春色可餐主题活动融合传统文化与春日氛围带来用餐新体验。
抖音携手3000余家餐饮商户共启Let's 北京美食嘉年华,无畏海盗主题餐厅融合海盗表演与海鲜盛宴带来沉浸体验,颐堤港咖啡青年节用音乐连接咖啡风味打造玩咖营地,假期客流量创新高。
清明节也是踏青好时节,护国寺小吃的各类寒食走俏。像我们店里的姜汁排叉、糖耳朵的销量已经是平时的三倍左右。护国寺小吃总店经理张猛介绍,今年寒食小吃的销量超过往年,尤其是寓意耳聪目明的糖耳朵、有利于春季食用的姜汁排叉,更是在馓子麻花、墩饽饽等一众寒食小吃中脱颖而出。
全聚德春飨之礼、稻香村、锦芳青团应季热卖,烤肉季酱牛肉、烤肉宛武吃烤肉、柳泉居炸烹虾段、又一顺白水羊头、曲园酒楼豆豉辣椒、玉华台炝虎尾开启时令美食之旅。张一元、吴裕泰新茶上鲜,饮尽春日好时光。
清明假期,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8%,其中紫光园、瑞幸咖啡、庆丰包子铺同比分别增长77.2%、31.1%、25.5%。
文旅
清明假期北京迎客959.3万人次 同比增长6.2%
今年清明节假期,北京市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文旅市场消费双增长。全市接待游客总量959.3万人次,同比增长6.2% ;实现旅游总花费115.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均花费1198.7元/人次,同比增长3%。
清明假期,全市重点监测的626家文旅场所累计游客接待总量1338.5万人次,同比增长9.4%;累计营业总收入42166.6万元,同比增长7.2%。
其中,历史文化场所接待游客36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439.4万元。城市公园接待游客381.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15万元。商业街区接待游客331.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6606万元。自然山水场所接待游客54.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46.8万元。产业融合场所接待游客135.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86.2万元。文体娱乐场所接待游客67.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973.1万元。
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王府井、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天安门地区、西单、什刹海风景区、南锣鼓巷、颐和园、天坛公园、前门大街、玉渊潭公园。
清明节假期,全市150个演出场所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225台877场,预计观众约24.9万人次,预计票房约1.02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预计分别增长约50%、55%、46%。(记者 陈琳 吴婷婷)
清明节商业盘点
26.7亿元
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26.7亿元,同比增长3.9%
2415.9万人次
据银联商务数据,北京市服务消费金额同比增长6.8%。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2415.9万人次,同比增长11.4%。
3.8%
清明假期,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8%,其中紫光园、瑞幸咖啡、庆丰包子铺同比分别增长77.2%、31.1%、25.5%。
115亿元
全市接待游客总量959.3万人次,同比增长6.2%;实现旅游总花费115.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均花费1198.7元/人次,同比增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