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重大项目加快落地能源投资“向绿向新”

8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宁夏-湖南plusmn;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这是我国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也是我国今年投产送电的第三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我国能源投资加速向绿向新聚集。近期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正酣。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能源投资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新能源、特高压等建设提速的同时,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绿氢等赛道具备较大增长潜力。

近20个足球场大小的厂区内塔架林立、线网交织,电流声作响,近两层楼高的高端和低端换流变压器依次排开hellip;hellip;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宁电入湘工程plusmn;800千伏衡阳换流站里,跨越1616千米的特高压线路在此落脚。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朱军飞介绍说,作为一条能源跨区域调配的绿色动脉,宁电入湘工程总投资281亿元,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包括风电400万千瓦、光伏发电9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70%,创下同类工程新高,也让湖南电网含绿量不断提升。

据了解,宁电入湘工程整体投产后,额定最大送电能力达到800万千瓦,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约满足湖南1/6用电需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lsquo;沙戈荒rsquo;新能源基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国家能源局监测,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势头,全国在建和年内计划开工的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21.6%,新增能源投资不断向绿向新聚集。

其中,新能源发电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广西、新疆陆上风电完成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广东、福建、上海海上风电投资集中释放。集中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5%,分布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70%。光热发电完成投资额较去年同期接近翻番。

下半年能源投资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围绕能源安全保供与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风电、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电源建设将继续提速,绿色能源的规模化开发与传统能源的清洁化转型将协同深化。

在大西北,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项目mdash;mdash;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计划于今年12月实现除光热外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在东部,全国首个低于煤炭标杆电价的竞争性配置海上风电项目mdash;mdash;三峡集团上海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全部吊装完成,为年内全容量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能源要送得出、用得好,能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得上。从两大电网公司的计划来看,今年电网投资有望创历史新高,以西南地区、沙戈荒地区等清洁能源基地为起点建设特高压工程正成为重要趋势。

一条条特高压工程的建设投产,不仅能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也可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和投资增长。

记者在衡阳换流站采访了解到,双极高端换流变压器、高压并联电容器、交流支柱绝缘子、低压电缆等多种产品来自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工程和产业实现双向赋能。

国网湖南建设公司衡阳换流站业主项目部副经理王然丰说,宁电入湘工程采用大量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对电力装备、工程机械、建设施工等上下游产业形成强大拉动作用。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储能、氢能等也是关键一环,相关投资加快释放。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氢能重点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吉林省多个在建绿氢项目加快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近70%。新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均超过30%。

在孙传旺看来,因能缓解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带来的不稳定、难消纳等问题,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绿氢等赛道具备较大增长潜力。预计下半年对现有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新型储能等调峰电源的布局将保持稳步增长,特高压等跨区输电通道的建设将继续加码。

8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宁夏-湖南plusmn;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这是我国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也是我国今年投产送电的第三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我国能源投资加速向绿向新聚集。近期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正酣。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能源投资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新能源、特高压等建设提速的同时,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绿氢等赛道具备较大增长潜力。

近20个足球场大小的厂区内塔架林立、线网交织,电流声作响,近两层楼高的高端和低端换流变压器依次排开hellip;hellip;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宁电入湘工程plusmn;800千伏衡阳换流站里,跨越1616千米的特高压线路在此落脚。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朱军飞介绍说,作为一条能源跨区域调配的绿色动脉,宁电入湘工程总投资281亿元,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包括风电400万千瓦、光伏发电9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70%,创下同类工程新高,也让湖南电网含绿量不断提升。

据了解,宁电入湘工程整体投产后,额定最大送电能力达到800万千瓦,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约满足湖南1/6用电需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lsquo;沙戈荒rsquo;新能源基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国家能源局监测,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势头,全国在建和年内计划开工的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21.6%,新增能源投资不断向绿向新聚集。

其中,新能源发电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广西、新疆陆上风电完成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广东、福建、上海海上风电投资集中释放。集中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5%,分布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70%。光热发电完成投资额较去年同期接近翻番。

下半年能源投资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围绕能源安全保供与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风电、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电源建设将继续提速,绿色能源的规模化开发与传统能源的清洁化转型将协同深化。

在大西北,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项目mdash;mdash;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计划于今年12月实现除光热外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在东部,全国首个低于煤炭标杆电价的竞争性配置海上风电项目mdash;mdash;三峡集团上海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全部吊装完成,为年内全容量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能源要送得出、用得好,能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得上。从两大电网公司的计划来看,今年电网投资有望创历史新高,以西南地区、沙戈荒地区等清洁能源基地为起点建设特高压工程正成为重要趋势。

一条条特高压工程的建设投产,不仅能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也可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和投资增长。

记者在衡阳换流站采访了解到,双极高端换流变压器、高压并联电容器、交流支柱绝缘子、低压电缆等多种产品来自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工程和产业实现双向赋能。

国网湖南建设公司衡阳换流站业主项目部副经理王然丰说,宁电入湘工程采用大量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对电力装备、工程机械、建设施工等上下游产业形成强大拉动作用。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储能、氢能等也是关键一环,相关投资加快释放。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氢能重点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吉林省多个在建绿氢项目加快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近70%。新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均超过30%。

在孙传旺看来,因能缓解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带来的不稳定、难消纳等问题,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绿氢等赛道具备较大增长潜力。预计下半年对现有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新型储能等调峰电源的布局将保持稳步增长,特高压等跨区输电通道的建设将继续加码。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