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校长交作业!他们这样破解美育难题

位于青浦区的蒸淀小学是一所以农民工子弟为主的学校,共有183名学生。学校里有一名音乐老师、一名美术老师,一个合唱社团和一个美术社团。4月7日,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来到蒸淀小学,带来一场特别的音乐会。每演奏一首曲子,孩子们就会举起手中的“情绪色卡”,用红、蓝、绿、黄不同的色彩对应不同音乐情感,让抽象的音乐变得可触可感。

这场音乐会的策划者是蒸淀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平雪莲。3月27日,2024年上海市中小学校长艺术素养提升研修班结业仪式在上海交响乐团举行,平雪莲策划的“红色旋律与世界之声——古典音乐中的家国情怀”脱颖而出,在结业仪式上进行展演。如今,这份“优秀作业”落地校园,由平雪莲担任主讲,实现美育的转化。

上海市中小学校长艺术素养提升研修班由上海市艺教委主办,旨在通过一年培训,提升校长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理论水平、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一支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管理者队伍。其中,“交响乐板块”由上海交响乐团承办。

校园美育,从校长开始

王君悦是上海交响乐团教育拓展中心项目主管,也是“交响乐板块”研修班的负责人。每次培训开始前,她都会对校长们进行摸底,发现“音乐小白”占比很高。为此,团队有的放矢,策划了一系列美育活动。

这项历时10个月的培训,通过4节名师讲座、9节精品导赏、5节实践体验等共计18节课程,为65位校长构建了一套系统化的美育培养体系。

“每位校长必须看6-9场音乐会。”王君悦介绍,校长们不仅能直面顶级音乐会,还有机会直击幕后排练、和指挥大师近距离交流。去年10月,在乐队排练结束后,荷兰指挥家梵志登和校长们面对面,分享了他的成长历程、工作经历,和他对于青少年音乐兴趣培养的思考,让参与者获益匪浅。

“实践体验”是重中之重,不仅组织校长们实地考察上海艺术特色“龙头”学校,还通过干货满满的课程,引导校长们自主撰写一场40分钟带讲解的小型普及音乐会的方案策划。

校长们在充实的学习中收获颇丰,实现了从“音乐小白”到独立策划音乐会的惊人蜕变。最终目的在于,他们能把经验带回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反哺到学校的美育实践中。“校长带动教师、教师带动学生,美育意识就像‘沙漏’一样,一层层往下渗透——从塔尖的校长到中层的老师、再到基层的学生,都能受到美育辐射。”王君悦观察。

艺术并非遥不可及

“红色旋律与世界之声——古典音乐中的家国情怀”以“苦难-觉醒-奋斗-幸福”的音乐叙事为线索,将党史教育自然融入中西经典音乐的欣赏中。音乐会以朱践耳《唱支山歌给党听》开篇,以刘铁山、茅沅《瑶族舞曲》和黄贻钧《花好月圆》收尾。平雪莲还穿插解析世界经典作品中的人类精神。比如,通过贝九“欢乐颂”,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讲述贝多芬耳聋后坚持创作的故事,引导讨论“逆境中的坚持”。

一开始,平雪莲硬着头皮去参加研修班。“我对古典音乐一无所知,总觉得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上课过程中,她和古典音乐的距离越拉越近,她至今还记得梵志登在排练现场对艺术的极致追求,“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态度。”

最终,平雪莲不仅成功策划了一场音乐会,还和上交的音乐家一起站上舞台。从仰望到共舞,她希望向学生们传递这样一种信念:艺术从未高高在上,音符不是星辰大海,而是每个人能攥在掌心的萤火。

平雪莲希望,将研修所得转化为适合乡村学校的美育方案。比如,通过“名家进校园”“经典进课堂”“活动促传承”形成立体化美育生态;因材施教,为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建立专门的成长档案,在青浦区对接专业导师,为有潜力的孩子打开艺术通道。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上海交响乐团在2010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教育拓展中心,同年,‘MAP进校园’启动至今已开展16年,演出足迹遍布全市逾百所学校,在近几年更是深耕五个新城。本次与校长艺术研修班结合,将校长的优秀作业送进校园,在欣赏优质音乐的同时,帮助中小学尤其是艺术资源匮乏的学校找到自己的美育闪光点。”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您喜欢